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搜索
  [首页] 协会动态 | 行业动态 | 经济运行 | 煤炭市场 | 统计信息 | 科技发展 | 两化融合 | 国际合作 | 安全生产 | 公文下载
煤炭建设 | 加工利用 | 教育培训 | 信用建设 | 政策法规 | 能源经济 | 煤机装备 | 煤炭资源 | 文化体育 | 会员之家
首页 >> 能源经济 >> 能源透析
5月那些值得关注的能源大事
字号:[    ] 发布时间:2017-06-05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17年5月,随着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能源行业各项改革也在不断加速。

  发改委公布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实施方案,央企煤炭资产整合提速,油气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油气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可燃冰试采成功、“华龙一号”成功“加冠”、中广核英国项目如期推进等多起热点舆情也引发广泛关注。

  数读能源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梳理5月能源行业10大话题、能源领域精彩言论、热门能源企业以及新近出台的能源行业新规新政,解读当前能源舆情热点。

  5月能源行业媒体报道高频词示意图

  从媒体报道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能源行业关键词可以看出,本月可燃冰试采成功、“华龙一号”穹顶吊装成功、中广核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主体工程动工、中煤集团整合央企煤炭资产、油气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出台等关注度较高。

  5月能源行业热点话题TOP10

  说明:①新闻媒体关注度由网媒、纸媒传播量计算得出,社交媒体关注度由论坛、 博客、微博、微信、APP等各渠道传播量计算得出

  ②监测周期:2017年5月1日-5月25日

  行业热点事件传播解析

  中国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  取得“万里长征”关键一步

  5月18日,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并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有评论称,这一重大科技突破为彰显中国高度和力量的重要节点。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南海蕴藏的可燃冰被认为对未来全球能源供应非常关键,而中国这一突破是漫长旅程迈出的第一步。

  可燃冰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主流媒体盛赞此次可燃冰试采成功的积极意义,央媒评论指出,试采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实现了理论、技术和工程的重大创新。这一成果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相关报道推高了资本市场对这一新兴能源的过高预期,使相关企业股价出现异常波动。

  主流媒体对可燃冰能量高效的强势宣传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众产生误解和质疑,“100升可燃冰能让汽车跑5万公里”的信息引起微博、贴吧等社交媒体用户关注。部分网民认为,央媒报道过于夸大可燃冰的作用。

  随着舆情热度的回落,媒体趋于理性,业内人士也认为,可燃冰试采成功是件大事,但要使可燃冰成为可用能源,还需解决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防范甲烷泄漏等重大课题,可燃冰离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正如党中央、国务院在祝贺可燃冰试采成功的电文中所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油气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出台  舆论期待改革落地

  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涉及包括上游勘探、中游管道、下游终端在内的全产业链,有评论认为,这是中国油气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油气体制改革方案一直备受能源行业关注,方案正式出台引发舆论热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意见》的出台将有助于打破油气领域所有制壁垒,促进油气领域体制变革,最终形成竞争和市场配置,通过改革增强国内油气资源保障能力,降低油气使用成本,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经济参考报》认为方案出台,意味着全产业链万亿市场放开,油气企业混改和专业化重组加速。有分析指出,油气改革将完成油气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市场化再造,上游油服受益于民资准入,中游管网建造企业受益于管网独立预期,下游销售板块混改预期增强。

  对于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也出现了部分质疑的声音。有观点认为,油气体制改革方案仅由媒体披露要点,缺乏文件全文,没有明确的改革时间表,也鲜有实质性内容。《新金融观察》认为,虽然此次意见出台是历史性突破,但仍停留在顶层设计的一纸文件,让业内觉得多少有些空泛。有业内人士认为,《意见》里的很多内容之前都有过试点,很多人认为此次方案的正式出台没有太多真正“新”的内容,市场反应不如预期。不过业界对于方案具体实施细则的出台还是抱着期望,至少,改革的步伐已经又迈出了一步。

  热门企业聚焦

  “华龙一号”首堆成功“加冠”  打破三代核电“首堆必拖”魔咒

  5月25日下午,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穹顶吊装成功,这是全球核电建设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高度最高的穹顶吊装。

  吊装前一天,中核集团在国资委新闻发布厅举行“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穹顶吊装新闻发布会,吸引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对即将进行的吊装工作进行了宣传预热。5月24日至26日,《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网、央广网、中新网、中国经济网、《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大公网等主流媒体对“华龙一号”穹顶吊装工作进行报道,突出“全球首堆”完成“加冠礼”。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经济新闻联播》《午夜新闻》《中国新闻》等多栏目也对“华龙一号”吊装在即进行全方位多时段报道。众多中央权威媒体的持续密集关注和报道以及数十家主流网站的转载报道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大幅度提升了“华龙一号”穹顶吊装的传播影响力。

  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龙全球首堆”穹顶成功吊装不仅直接推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标准体系建设,为后续“华龙一号”机组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重要参考,还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的信心,开拓了市场合作空间,将加速推进与有关国家和企业的合作。

  从过往经验来看,世界上三代核电技术的“首堆”工程都没能实现按期建成,有的甚至工期拖延了三四年之久,而“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打破了这一魔咒。截至目前,“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各个工程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要推广项目,可以预期,随着“华龙一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落地,中国核电将在全球市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借“一带一路”东风  中广核走出国门使国家名片更闪亮

  中广核5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广核践行‘一带一路’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广核“走出去”的成果,引发舆论关注与好评。据介绍,迄今全世界最贵的核电站——中广核英国欣克利角C主体工程已正式开工,拟采用中国“华龙一号”的布拉德维尔B项目计划在2025年左右开工建设,预计5年完成。

  中广核副总经理谭建生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广核国际业务已分布在2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20%。中广核在罗马尼亚、捷克、肯尼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均有核电业务方面的布局,未来还将重点面向中东欧、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区域,积极布局国际市场。

  此外,中广核还创造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八个最”:中国在英国及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英国核电项目、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湖山铀矿、马来西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者、中国在爱尔兰投资最大的企业、孟加拉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商、埃及最大的独立发电商以及比利时最大的陆上风电场。

  作为我国最大、全球第五大核电运营商,中广核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持续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广核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出海,用行动将“中国核电”这张国家名片打造得更闪亮。

  中煤集团整合央企煤炭资产  “一煤独大”或变“双寡头”

  在国资委推动煤炭去产能的背景下,非专业涉煤央企重组加速。继去年8月国投新集能源被划至中煤集团后,5月8日,保利集团宣布将其旗下的保利能源无偿划拨给中煤集团。

  有媒体评论认为,中煤集团正扛起央企煤炭资产整合的大旗,以中煤和神华两大煤企为首,煤炭行业今年有望掀起兼并重组的高潮。有评论称,保利能源的无偿划转使中煤增强了煤炭资源量,更重要的是,保利能源的物流运输补强了中煤的短板。中煤目前和神华的差距还很大,但以此发展态势可预见,升级后的中煤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打破煤炭行业“一煤独大”的情况。《证券时报》评论表示,从管理部门的角度,利用央企煤炭资源整合的契机缩小,两家专业煤企在规模上的差距从而形成“双寡头”格局,似乎优于将两家专业煤炭央企合并而引发的“一家独大”格局。

  央企兼并重组是舆论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可能引发关于行业垄断、控股权、资产的整合衔接以及企业内部人员调整与管理等方面的担忧,而这些也将会受到舆论的持续关注。

  国家电投与中国中车强强联合 共建“阳光屋顶”

  5月12日,国家电投与中国中车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国家电投优先保证中国中车所属企业列入合格供应商,中国中车则同意国家电投规模化开发建设其所属单位可利用的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配合国家电投东方能源进行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等。双方还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及“走出去”战略,共同开发海外常规电力、新能源市场。

  国家电投以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为特色,中国中车则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拥有大面积优质工业厂房,适宜开发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365bet用网址官方微博
   
责任编辑: 马颖 关闭窗口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能源和“一带一路”之间,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017-05-16]
·能源领域的数字时代已经来临 [2017-04-13]
·能源企业“走出去”瓶颈亟待突破 [2017-03-29]
·世界经济论坛:中国正大力推进高难度能源结构转型 [2017-03-28]
·世界能源理事会:全球能源需求将在2030达到顶峰 [2016-10-21]
·G20峰会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中国机会 [2016-09-07]
 
 热点新闻                       更多>>
 
 图片新闻 
 
点击进入网站
点击进入网站
相关链接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设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宣传服务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21号 电话:010-64463171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 365bet用网址    京icp备020447号